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讯 > 大学解读

北京大学院系介绍:城市与环境学院

时间:2022-02-20 16:19:13  来源:大学生网  作者:大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历史悠久,学科交叉度高,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秉承北京大学“淡化专业,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发展,贴近民意民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专业人才。

悠久的学院历史:

北京大学地理学教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在京师大学堂文学科中设立地理学门,于1929年招收学生。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大调整,原清华的地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历史系少数教师一起成立地质地理系。1978年分别成立地理系与地质系。1989年将地理学系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2002年将原城市与环境系与环境科学中心合并成立了环境学院。2007年5月,学校决定将环境学院的两部分分开,原城市与环境学系所属部分成立了城市与环境学院。

一流的教师队伍:

目前城市与环境学院共有教职员工91人,其中教授47人(含研究员12人),副教授22人,讲师4人。现有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含双聘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7人,长江讲座教授1人,长江青年学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研究员4人(含青年千人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以及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显著的学科优势:

根据美国ESI数据库的基本科学指标,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环境科学、生态学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是世界一流学科。学院引领国内地理学发展,在教育部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地理学均名列前茅。

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课堂传授为主-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两大问题,在教学理念、模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以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的创新教学体系两方面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改革重点是加强系列实验课和野外教学课,以提升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本科科研和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的社会实践。形成了包括实验→实习→实践→科研→论文为核心环节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显著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科研兴趣、交流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多元的教学体系:

学院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育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为平台,下设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生态学5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丰富,教学体系完备,可向学生提供理、工、文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推广模块化教学和增加选修课,建立类似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对一导师制度,加强本科生与骨干教师的课外交流,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根据志向、兴趣和能力跨专业、跨院系选课。

系统的科研训练:

学院拥有“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结合老师课题或按照个人兴趣选择题目,组织科研小组。除学校的专项基金外,学院还设有专门的科研基金,支持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学院本科生科研成绩斐然,许多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广泛的社会实践:

除了学校内的课程学习外,学院还通过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院友会设置的实习项目和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活动,向学生提供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多渠道国际交流

学院鼓励本科生短期出国交流、参加国际会议。2012年本科生出国69人次,2013年为64人次,2014年为45人次,2015年为38人次。本科生短期出国人数的比例大约为61%。

高品质教学成果:

城环学院开设约80门本科生课程,其中“中国历史地理”、“自然地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世界文化地理”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地貌学”、“中国历史地理”、“自然地理学”分获北京市精品课。近几年出版高质量教材20余 部,其中《地貌学原理》(第三版)和《世界文化地理》(第二版)于2013年列入北京市精品教材。

专业介绍

本科生统一实行按学院招生,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培养,第二年按照个人志愿分别进入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生态学5个专业进行专业培养。

环境科学(四年制,理学)

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需求,设置多个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其适应在本校及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并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科研、教学、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高水平人才。

生态学(四年制,理学):

立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改善,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及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涵盖多个学科(生物学、地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的专业基础,重视实验(包括室内与野外实验)和模型模拟,培养环保、农林业和规划等部门及企业从事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开发,生态规划与评估等方面工作的急需专门人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四年制,理学)

培养掌握地球表层系统运行机制,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能够承担国土整治、水土资源利用规划、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区域开发与资源管理等任务的高级人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四年制,理学):

学习地理学、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及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培养能够承担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管理等任务的综合性人才。

城乡规划(五年制,工学)

培养城市与区域研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风景名胜、世界遗产、景观、旅游、建筑、房地产等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的专门人才。

环境科学专业

设置“区域环境研究与模拟”、“环境化学与毒理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大教学模块,各模块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包括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相关课程,学生可选择某一模块,也可以跨模块选择课程。

生态学专业

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普通生态学,野外生态学,生态学数量方法,保护生物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等。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地球概论,气象气候学,地图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植物学与植物地理,土壤学与土壤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原理,土地评价与管理,流域综合规划与管理等。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产业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区域规划,社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

城乡规划专业

美术与制图,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土地利用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管理,社区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城市遗产保护与规划,城市旅游与游憩规划等。

 

本科毕业生去向

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以继续深造为主,保研本校及国内其它名校的比例为40%以上,其余大部分同学选择去国外名校深造。少数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主要就业领域涵盖房地产行业、规划院、政府部门、金融业,以及环境、咨询、遥感应用等领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新高考,该如何选科?
新高考,该如何选科?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